1.安氏辈分排列顺序是什么?
1. 日照安氏十五世以上,无统一之行辈,且命名多用单字。
2. 清道光十一年五修族谱时,议定合族行辈统一用字。
3. 自十六世始为「曰」字辈,其顺序为:「曰为茂郁丰,伯仲久长增,金祺华丽象,荣耀景加兴」二十字。
4. 光绪十五年六修族谱时,发现每世限用一字,同辈同名者甚多,乃於「曰」、「为」而下,亦即自十八世起,每世增加一字,命名时可任意选用。
5. 其顺序为「曰为贤可宝,传述利以贞,慎修昭正式,衍泽庆有功」。民国十九年七修族谱时,安氏丁口已逾数万。
6. 每世只限二字,仍感不敷应用,遂议定自十八世起,每世增加为四字。例如「贤才培茂」,同为十八世,「郁乃可宏」,同为十九世,其馀类推。下列之四字句共十八句,末句为「兴起功成」,即安氏之三十五世也。
7. 贤才培茂,郁乃可宏,丰宝熙良,传在百从,述作中继,肇利久清,建以常基,增尔元贞,效金慎言,修其箴名,光华克昭,美丽正廷,象举式全,延善敦荣,德泽普耀,景庆升平,有志加益,兴起功成。
2.« 安氏·家族 »
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安庄(俗称ai zhuang)村,明朝洪武初年(1369年)始祖:安宁携子,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故名安庄村,村里现有4000多人,95%以上姓安,周围村镇、县市安姓颇多,也是安氏聚集区。
(村里有明朝始祖至今完整家谱和排辈)新泰市向西30公里宫里镇向北3公里,就是安庄村。(请看好21世是锡字辈不要写希,希是12世,23世是辉字辈,不要写会,26是 谟 不要写木,26世是 清 字辈不要写庆,庆是31世。)
始祖 :安宁,二世祖安营,三世祖:国珍,国宝,四世祖:世 辈,五世祖:文字辈,六世祖:伯字辈(7世--11世无字辈都是两个字) (明朝字辈)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长支:九 尚 之 乃 立 宏 乐 克 继 锡 英 效 顺 典 谟 (训 诰 ) (训诰 减掉) 次支:希 守 之 相 立 得 泗 秉 长 兴 学 辉 增 连 清 修 源 三支:九 光 之 乃 立 国 永 敬 奉 廷 培 身 宝 儒 和 (荣 珍 ) (荣珍已减掉 ) 安庄村安氏,自17世至26世,分为三支:长支,次支,三支,各自有排辈,但也通用,(在续家谱时族人发现分别居住在两个地方的长支,次支,或三支,同辈却不知道,再有一连好几辈挑字,),这样显的太乱,民国续家谱时,经来自各地续谱老人商议,决定不再分支,把长支训诰;三支荣珍;减掉,重新做了一下修改和加续,自27世起三支合并为一支,统一字辈,全族使用。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27 28 29 30 31 32 33,34 35 36 37 38 39 40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长支:九 尚 之 乃 立 宏 乐 克 继 锡 英 效 顺 典 谟. 次支:希 守 之 相 立 得 泗 秉 长 兴 学 辉 增 连 清,修 源 裕 鸿 庆 祥 瑞,荣 珍 训 诰 传 家 衍 三支:九 光 之 乃 立 国 永 敬 奉 廷 培 身 宝 儒 和. (九希是12世,谟清和是26世,修是27世,衍是40世。)
3.安氏[家族]简介
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
昌意的长子叫颛顼,
继承帝位。
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
,
他的子孙就以安为姓。
到古
代汉武帝时开始
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
中国
与安息国始有往
来。
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
清时,他不愿当
国王,而想当高僧,于是他
就出家为僧。于
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
回到中国河
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下来,他的子孙也就世代相传
姓安。后魏安迟氏改为安氏。
郡望堂号,汉臵武陵郡,现
在湖南省淑浦县。据《唐书世系表》记载:
“出自姬姓。黄
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于中国,
以安为姓。”
望出姑臧、河内
4.安氏辈分排列有哪些?
贵州思南安氏字辈:守学如国其仕,登天正显文明,元世绍玉大德,万应廷启朝宗,永乐时维自秀,宏怀再复昌延。
山东青岛安氏字辈:“茂 郁 丰 佰 仲 久 常 增 金 其 华 丽 象 荣 耀 升 加 成”。与日照同族谱。
山东阳谷安氏字辈:“景秀恩宪广兴佳兆子常”。
山东茌平安氏字辈:“士记富贵荣华兴,盛旺茂顺昌。”
安姓,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而安氏也出过两位当时最有实权,最为神气的节度使,那就是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和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他们二位,虽然都是独当一面,大权在握的重臣,但都能行仁政,一点也不飞扬跋扈,所以能在青史留名。其中的安重荣,更曾在石敬塘答应做契丹人之子时,痛言此事乃"诎中国以尊夷狄,此万世之耻也"而流芳百世。
成吉思汗六弟别勒古台后裔改汉姓安。
5.安氏家族的历史由来
黄帝 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
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子孙世代姓安。
出自他姓或赐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有唐时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安氏出自西域少数民族,略有三支: 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汉灵帝时安息国(伊朗东北部)太子安清,潜心佛学,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定居(见本网的「安世高」)段,其后有安氏。南北朝时又有安息世子来到中国定居,亦为安氏。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安迟」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安」氏。
三:北魏时安迟氏改姓安;唐朝节度使安禄山,本姓康,后跟继父姓而改姓安。
6.安氏辈分排列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黄帝后裔,以国名为氏。
《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远古黄帝有儿子昌意,昌意之长子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安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国,其子孙以安为姓。汉武帝时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
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不愿为王,出家为僧。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回到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下来,其子孙世代相传姓安。
②唐代“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③出自他姓改姓或赐姓。《魏书·官氏志》载,后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始祖:安清。 迁徙: 安息国的安姓自入居中原后,分居于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其中尤以甘肃、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烽烟四起,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安姓也不外其列。由于湖南所处地理位置属较安定地带,故南迁安姓,多出甘肃支脉。
此期,北方安姓虽笼罩于战火的阴影中,却也有发展。三国曹魏有安同,辽东人,太武帝时进爵高阳公,曾以高官佐辅曹家王室,晚年又大兴寺塔,其族大支多,甚为兴旺。
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姓安,居于河南洛阳,后渐与汉族安姓融合,不分彼此。唐代以后,安姓日渐活跃,名人不断涌现。
唐代有安禄山,为居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的胡人,本康姓,因父死随母改嫁而姓安,由此,安姓中加入了胡人的血脉。后安禄山叛乱遭镇,安姓分逃于各地。
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由此,中原人士大举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
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清代有闽、粤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进而徙于新加坡等国家。
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安徽、河南三省为多。目前安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零九位。
郡望: 凉 州 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置州,治所陇县(今甘肃张家川)。
辖今宁夏、甘肃及青、陕、内蒙各一部。曹魏移治姑臧(今武威),乃仅辖河西地区。
曾属吐蕃。五代西夏为西凉府。
元西凉州。明凉州卫。
清雍正时置凉州府,仅辖武威及其周围数县。民国废府。
姑 臧 治所在今甘肃武威。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军事重镇。
先后为前凉、后凉都城,南凉、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故址在今甘肃武威市。
原名盖臧,为匈奴所筑,后音讹为姑臧。西汉建姑臧县,隶武威郡。
东汉时为武威郡治所。三国曹魏时置凉州,以姑臧为治所。
武陵郡 汉置,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辖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后移临沅(今常德西)。
郡境渐次缩小。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德)。
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
民国改常德县。 河内郡 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
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
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
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
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堂号: ①郡望堂号:姑臧、河内。②自立堂号:正伦、济世、中和、天全等。
字辈: 某支安氏字辈:永怀道兴大,世贤邦国光,积善传家远,福禄自天开。 湖南邵东安氏老班次:天佐文明永,志思大朝廷,继应长春士,学能治邦国,宗光耀荣承,良傅元祖德,万代网纪定,忠孝惟作则。
新班次:节义效先贤,福寿康宁悦,彝训昌盛典,乾坤辉伟业,玉金钦翊瑞,高仪通锦泽,广浩丽秀绵,正衍显英杰。 日照安氏家谱口诀:贤才培茂,郁乃可宏,丰宝熙亮,传在百纵,述作中继,肇利久清,建以常基,增尔元贞,效金慎言,修其箴铭,光华克昭,美丽正廷,象举贰全,延善敦荣,德泽普耀,景庆升平,有志加益,兴起功成。
山东阳谷安氏字辈:景秀恩宪广,兴佳兆子常。 徐州丰县安氏字辈:其赵槐映继,利方在允时,文意孝忠良,井德显代自。
山西安邑安氏字辈:行居洪大,应天维知,新崇礼厚,德信文学,忠孝顺能。 名人: 安玄,古安息商人。
东汉灵帝末年,来洛阳经商,渐谙汉语,常与沙门讲论佛教。以有功受封号“骑都尉”,世称“都尉玄”。
与严佛调共译《法镜经》。 安世高,东汉佛经翻译家。
名清,字世高,安息人。原为安息国太子,父死其叔继位,遂出家学佛。
建和二年(148),到洛阳,致力于佛经翻译.共译佛典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精小乘经典,并通禅经。
安禄山(?-757),唐叛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胡人。
本姓康,字轧荦山,又作阿荦山,随母冒安姓,更名禄山。骁勇善战,通六蕃语。
张守圭拔为偏将;玄宗擢为节度使,兼管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河北涿州)、河东(今山西太原)三镇,大加宠信。又结贵妃杨氏,自。
7.我想知道比较完整的安氏家谱,恳求高人帮忙.多谢
一、姓氏来源 1、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他的子孙就以安为姓。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而想当高僧,于是他就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下来,他的子孙也就世代相传姓安。 2、后魏安迟氏改为安氏。二、郡望堂号 汉置武陵郡,现在湖南省淑浦县。 据《唐书世系表》记载:“出自姬姓。黄 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于中国,以安为姓。”望出姑臧、河内。
安姓典故
*源自轩辕;望出武陵。 *端溪石砚宣城管;王屋松烟紫兔毫1。 注释:1唐代诗人安鸿渐《题杨少卿书后》诗联句。 *画超溪径外;诗在颐山中2。 注释:2指清代画家安广誉与明代进士安盘二人的事典。 *长髯太保3;千岁老翁4。 注释:3宋代名将安俊,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 4战国时琅玡乡阜人安期生,卖药海上,受学于河上丈人。时人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夜,赐以金璧,值数十万,出阜乡亭,皆置之而去。后始皇遣人求之,不可得。 *石刻二字蕴厚意5;胸剖一刀揭沈冤6。 注释:5宋代长安石工安民,熙宁间颁蔡京所书元佑党碑,刻石于州县,民被役。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闻者愧之。 6唐代右骁卫将军安金藏,长安人。在太常工籍,时唐睿宗为皇嗣,被诬谋反,武后命治罪。金藏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刀自剖胸,肠出。武后感动,不疑皇嗣。命医治愈其伤。后为右骁卫将军。 *博通群史,荣居司马7; 屡建宏功,耻同禄山8。 注释:7唐代金部郎中安得裕的事典。 8唐代名人安袍王的事典。
作者: 222.163.16.* 2004-10-21 16:58 回复此发言
--------------------------------------------------------------------------------
2 寻山东省日照安氏家谱[江苏北部安氏家谱]
安
姓氏起源: 关于安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他的子孙就以安为姓。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而想当高僧,于是他就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下来,他的子孙也就世代相传姓安。 后魏安迟氏改为安氏。
聚集地: 堂号 据《唐书世系表》记载:“出自姬姓。黄 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于中国,以安为姓。”望出姑臧、河内。
历史名人: 历代名人 安清-一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工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安重荣——字铁胡。五代后晋朔州人。后唐时任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归后晋石敬瑭,任成德军节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后,起兵反之,次年战败被杀。但他这种民族气节,得到了后世的景仰。 安民——宋朝陕西长安人。是个有名的石工,当时著名的石碑,都出自他的刀笔。 安维峻——字晓峰。甘肃秦安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8.安氏家族的历史由来
安氏家族的历史由来
1、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子孙世代姓安。
2、出自他姓或赐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有唐时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3、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转载请注明出处天行堂风水网 » 安氏家族风水(安氏辈分排列顺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