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作霖的陵墓在哪
当然还存在 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墓位于石山镇南驿马坊村西头的果树林中,墓园周围为青砖花墙,简朴美观。
由园门到坟前有64米长的青砖甬道,两侧砌起马路边石。两座坟墓为水泥筑成圆拱型,一座是张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张作霖与赵氏夫人合葬之墓。
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张作霖打算把坐落在海城境内的张家坟茔迁到外地,便委托姐夫吴永恩择地建坟。吴永恩带着著名的风水先生在锦县(今凌海市)驿马坊村西觅得此地后,由张作霖出资买下了周围土地40垧,建起张家坟地。
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遗骨由黑山县移葬此地,立为主坟,后其妻赵氏(张学良生母)也移葬于此。坟茔占地约15亩,坟茔外有五六垧果树,周围是耕地。
据驿马坊村的村民介绍,张作霖墓园西面正对着三座山,分别叫马鞍山、印山和猴山,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封侯挂印”的寓意。张作霖没有葬在“元帅林”,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张学良过早地离开东北后,始终没有能够重返故里。
所以,张学良将其父的陵园“元帅林”完全建成,并将其迁葬于此之事,他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遂成终生憾事。张作霖葬在驿马坊村,是他的旧部张景惠等人操办的,这墓园原本是张作霖自己选定的祖坟,他的亡母以及原配夫人赵氏,都葬于此地。
将张作霖移葬在这里,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还有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张家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它建筑大都倒塌毁坏。
1986年7月,张学良将军旧部荆有岩、胡震、惠德安、郑殿起4位老人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1986年10月2日,张学良将军的侄女张闾衡女士、侄子张同光先生及夫人,分别从香港、巴西前来祭祖;1987年5月,张学良将军的堂弟张学文,偕夫人王文瑞及子女,在张学思夫人、全国政协委员谢雪萍的陪同下也来祭扫墓园…… 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2001年10月14日,少帅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少帅仙逝,扫墓成为终生憾事。 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雕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
2.张作霖墓的历史记载
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张作霖打算把坐落在海城境内的张家坟茔迁到外地,便委托姐夫吴永恩择地建坟。
吴永恩带着著名的风水先生在锦县(今凌海市)驿马坊村西觅得此地后,由张作霖出资买下了周围土地40垧,建起张家坟地。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遗骨由黑山县移葬此地,立为主坟,后其妻 赵氏(张学良生母)也移葬于此。
坟茔占地约15亩,坟茔外有五六垧果树,周围是耕地。民国之初,张作霖刚刚发迹,对茔地未能大兴土木,只是稍具轮廓。
当张作霖由师长而升任督军再兼省长时,官位显赫,自以为是茔地之灵,于是大兴土木,美化茔地,以壮观瞻。在茔地四周砌成花墙,墓门前边立了牌坊及凉亭。
茔地门前,立有两根粗大的石柱,石柱顶上镌有石狮子。茔地坟前立了两甬巨型座碑,碑文清晰隽永,意在纪事颂德。
后来张作霖发迹,由“东北王”一跃封为全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后,旨意在抚顺章党附近,选有傍山依水、风景优美、地形出众之处,按照过去皇帝登基就位始修陵墓之例,也大兴土木,兴修元帅林。以北陵为模式,从北平西郊石景山隆恩寺以及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太等人的墓地运来一些石马、石狮子以及翁仲等62件,建筑非常雄伟壮观,想以此作为葬身之处。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迫由北平退回奉天,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灵柩停放在沈阳东关珠林寺内暂厝,待抚顺元帅林修成后再行安葬。“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入沈阳,元帅林被迫停工,张作霖安葬元帅林一事搁浅。
在西安事变前夕,吴永恩之子吴廷奎随张学良在西安,张学良告诉他回沈阳尽快将大帅的灵柩葬于驿马坊茔地,并嘱托其照管好张家坟墓。吴廷奎回来后,会同张氏旧部多方托人与日伪当局及伪满协和会交涉。
1937年吴廷奎和张作霖妹妹的儿子重孝护灵,将张作霖的灵柩由沈阳用火车运到羊圈子车站,再由人抬到驿马坊茔地与其妻赵氏合葬。当时张作霖的姐夫吴永恩在驿马坊主持迎灵安葬仪式。
迎灵安葬仪式非常隆重,当时的伪报纸报道了这一移灵事件。此后吴廷奎也给张氏看管坟墓。
以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同时经过大自然的风剥雨蚀,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他建筑均倒塌毁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作霖墓园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雕作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 1985年后,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府3次拨款,责成锦县县委统战部会同有关部门主持维修。
经过3次修缮,张氏墓园愈发显得肃穆森严。 张作霖墓园业经地方政府大力修缮的消息很快传到海内外,并吸引了张氏旧部及海外张家后人。
1986年7月,张学良将军旧部荆有岩、胡震、惠德安、郑殿起4位老人,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1986年10月2日,张学良将军的侄女张闾衡女士、侄子张同光先生及夫人,分别从香港、巴西前来祭祖。
1987年5月,张学良将军的堂弟张学文,偕夫人王文瑞及子女,在张学思夫人、全国政协委员谢雪萍的陪同下也来祭扫墓园。张氏后人深深感谢地方政府对张家墓园的修缮。
据有关人士透露,上个世纪90年代少帅张学良也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如今少帅已然仙逝,扫墓便成终生憾事了。
3.张作霖墓的位置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镇东八里有个小村落叫驿马坊,在村西头大片果树林中掩映着一座规模不小的墓园,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墓园。
张作霖墓园—— 北纬 41°16′58〃 东经 121°33′46.89〃 (此坐标为 墓园内张作霖与赵氏之圆形墓冢)
4.张作霖墓的墓园布局
映入眼帘的是两甬大石碑,规格一致、造型相同,为九眼透雕盘龙式。
南面一甬是清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溥仪皇帝赐张作霖母亲的诰命碑,北面一甬是张作霖于民国五年十一月为其母立的墓碑。墓园周围为青砖花墙,简朴美观。
由园门到坟前有64米长的青砖甬道,两侧砌起马路边石。两座坟墓为水泥筑成,圆拱形,一座是张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张作霖与赵氏夫人合葬之墓。
墓园中曾经建有亭台楼阁,颇有规模,只是后来遭到了损坏。这些年,政府出资对墓园几经修葺。
据驿马坊村的村民介绍,张作霖墓园西面正对着三座山,分别叫马鞍山、印山和猴山,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封侯挂印”的寓意。张作霖没有葬在“元帅林”,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张学良过早地离开东北后,始终没有能够重返故里。
所以,张学良将其父的陵园“元帅林”完全建成,并将其迁葬于此之事,他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遂成终生憾事。张作霖葬在驿马坊村,是他的旧部张景惠等人操办的,这墓园原本是张作霖自己选定的祖坟,他的亡母以及原配夫人赵氏,都葬于此地。
将张作霖移葬在这里,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还有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张家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它建筑大都倒塌毁坏。
1986年7月,张学良将军旧部荆有岩、胡震、惠德安、郑殿起4位老人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1986年10月2日,张学良将军的侄女张闾衡女士、侄子张同光先生及夫人,分别从香港、巴西前来祭祖;1987年5月,张学良将军的堂弟张学文,偕夫人王文瑞及子女,在张学思夫人、全国政协委员谢雪萍的陪同下也来祭扫墓园……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2001年10月14日,少帅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少帅仙逝,扫墓成为终生憾事。1984年8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雕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
5.张作霖与张学良墓天壤之别,这是什么情况
张作霖历史上很多伟小人物在生前全都布置本人身后的事,此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为本人的陵墓选址,可以选个好地方,把陵墓建得气度,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工作,张作霖也不例外,张作霖已经给本人制作了一个高规格的陵园,听说很有帝王风采,但终极他却没住出来,为何呢?张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的,在此之前他没想到日本人会动手这么狠,他对日本人还是有希冀的,他的家人也没想到他会忽然逝世,一时从容不迫。
事先他的尸身被送到他生前最器重的寿夫人那边,寿夫人刚擦着眼泪看着他逝世,日本人的夫人就来探听虚实了,因而寿夫人从头装扮了一番,满面愁容跟她谈天,让日本人晓得张作霖没死,毕竟有张作霖在,日本的胆量不会那末大。张作霖身后,他的棺木临时没有下葬,张学良就请人持续在他找风水宝地看好的地方,接着建筑陵墓,由于陵墓事先还没竣工。
张学良找的地方在抚顺东北部,就是厥后的“元帅林”。元帅林是一座空墓,也就是说张作霖并没埋葬在此处,刚开端日本人计划亲身埋葬张作霖,赐与很高规格的葬礼,但日本人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张学良必需听日本人的,张学良拒绝了,日本人就不允许张作霖下葬。
一九三七年,在张作霖逝世后九年,在他手下的勤奋下日本人才赞同他下葬,但葬在了辽宁锦州石山镇的一个小村子里,非常粗陋寒酸,与他生前的名誉不符。他的坟场是青砖砌墙,从坟场到坟冢前是六十米的青砖甬道,联想到这个人物风光是终身,看到这座规格复杂的墓,不由慨叹万千。
现在张作霖的坟场杂草丛生,更是让人感应一丝苍凉。张学良与张作霖比拟,张学良要好命很多,他得享遐龄,但独一遗憾的是,他生前并不自由。
张学良早早就在夏威夷给本人找好了坟场,他要和心爱的女人合葬在那边。这个设法是他在夏威夷假寓的那一天就开端有的。
东方没有东方那末垂青风水,但也中意景色坦荡的好地方,东方高层人物全都在生前购置坟场,为了让身后住得舒适。菲律宾前第一夫人马科斯就是云云,她寻觅的坟场是在夏威夷和檀香山之间,地区坦荡,景色优美,是个难得的地界。
张学良不断想要阿谁地方,厥后贵妇终究容许卖给他了,张学良立刻掏腰包买下。这块坟场占地二百平方,有一条斜坡直拔出中间,三十米的步道没有台阶,轮椅中转墓台,非常便利。
墓台四周是生气勃勃的数量,有扶桑,有珍贵的种类,心旷神怡。与张作霖粗陋的坟场比拟,这里简直是仙人之地方,不由慨叹人的命真的差别。
一起来发表自己的宝贵意见,祝看到文章的你幸福。
6.为什么抚顺市的张作霖墓园被称为“无帅株”
在抚顺市区东部30公里铁背山山麓,有一个村子名叫高丽营子。
在1300多年前曾是唐太宗东征时的旧迹,此村不大,但名气却不小,因为还有著名的“元帅林”也建在村子南面的山冈上。1928年,东北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为了厚葬,其家属在遍察辽沈名山大川后,将墓址选在了这块“背靠铁背山,浑河三面流”的风水宝地。 因张作霖生前曾任“安国大元帅”,故墓园名“元帅林”。
元帅林于1928年5月兴建,后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而未能竣工,所以张氏的遗骸并没有在此安葬,元帅林是一座空冢。虽然陵园并未全部竣工,但建成的部分仍能反映出其风貌。
陵园占地12。 5万平方米,坐北朝南,由方城、圆城、墓室 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沿袭历代帝王陵园习俗,又兼具西方陵园的风格。
其中,整个方城由于大伙房水库的建成,全部被淹在水底。人们只能在水位低的时候,通过露出地面的断壁残垣,想像它昔日的辉煌气势。
在划船山脚下,仰视可见的是120级青石台阶,台阶左右立有约30米的方锥形华表。清代石雕狮子一对,蹲立两旁。
跳上平台,可见四尊明代雕刻的文臣、武将石像,刻工精细,形态逼真。 穿过洁白晶莹的汉白玉牌坊,就是整个陵园的中心——墓室。
墓室为半球形,顶部彩绘日月星辰,四周筑有平台,台面用各色小石子镶成鹿、鹤、狮子等图案,显示了当时建筑精工之美。
7.孙传芳,张作霖什么时间死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到天津英租界寓居。
1935年11月13日在天津佛教居士林礼佛诵经时,被施从滨女儿施剑翘从后方以手枪击中头部死亡。葬于北京西山卧佛寺东南,现北京植物园内。
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墓位于石山镇南驿马坊村西头的果树林中,墓园周围为青砖花墙,简朴美观。由园门到坟前有64米长的青砖甬道,两侧砌起马路边石。
两座坟墓为水泥筑成圆拱型,一座是张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张作霖与赵氏夫人合葬之墓。 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张作霖打算把坐落在海城境内的张家坟茔迁到外地,便委托姐夫吴永恩择地建坟。
吴永恩带着著名的风水先生在锦县(今凌海市)驿马坊村西觅得此地后,由张作霖出资买下了周围土地40垧,建起张家坟地。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遗骨由黑山县移葬此地,立为主坟,后其妻赵氏(张学良生母)也移葬于此。
坟茔占地约15亩,坟茔外有五六垧果树,周围是耕地。 据驿马坊村的村民介绍,张作霖墓园西面正对着三座山,分别叫马鞍山、印山和猴山,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封侯挂印”的寓意。
张作霖没有葬在“元帅林”,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张学良过早地离开东北后,始终没有能够重返故里。所以,张学良将其父的陵园“元帅林”完全建成,并将其迁葬于此之事,他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遂成终生憾事。
张作霖葬在驿马坊村,是他的旧部张景惠等人操办的,这墓园原本是张作霖自己选定的祖坟,他的亡母以及原配夫人赵氏,都葬于此地。将张作霖移葬在这里,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天行堂风水网 » 张作霖祖坟风水(张作霖的陵墓在哪)